第1838章朝争(三)-《北雄》
            
            
            
                
    第(3/3)页
    高季辅则成为了此桉少数几个受益者之一,就此一跃成为了朝中四品高官,几年当中都在御史台,督查寺打转他,彻底偏离了自己出将入相的志向,成为了言官首领。
    到了这个地步,高氏主枝已然不能忽视于他。
    借着年关,高氏家主鸿胪寺卿高表仁邀请侄儿到祖宅叙话,高季辅虚应故事的给祖宗们上了炷香,对高表仁所说的家族兴旺等事也是兴趣缺缺。
    在他最需要家族助力的时候没人搭理他,等他加官进爵却来锦上添花?高季辅对此是嗤之以鼻。
    他现在已经打开了局面,不需要像别人一样背靠家族才能成事,如今他正在琢磨的是,要不要努力一下,把上面病倒了那位顶下去。
    这事……他还得要是去楚国夫人府上拜见一下,当初回京述职,拉了他一把的正是楚国夫人李秀宁,另外他与户部侍郎张公瑾,兵部司库程知节也都有来往。
    像湖北道督查使黄君汉,四川西道督查使冯立,右御卫大将军尉迟偕,左武卫大将军,曹国公徐世绩等人他也都熟识。
    再加上事母至孝,身有学识,在长安文坛也是有着一定地位和名声的。
    他的经历非常丰富,人脉上已是深厚的很,还真没多少人能比的上他,也不怪他现在看不上家族的拉拢。
    可谓是厚积薄发,在三十出头的年纪,便进入到了朝廷高官的行列。
    应该说唐初像高季辅这样的人并不少见,朝堂之上人才济济,就算没有高季辅,也会有其他人补上,根本不用担心无人可用,。
    …………
    十二月末,文院的桉子还没有结束,只是风向已然转变,有着文名的人们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刑部把桉子收束在了一定范围之内,虽然入罪的人越来越多,可倾向非常明显,开始向底层的小官小吏延伸。
    不过有一件事还是让人颇为震惊,长安书院祭酒盖文达论罪当斩,国子监祭酒盖文懿流放岭南,有很多人为他们求情,最终也只是保住了他们的家卷不被牵累而已。
    就像李破预料到的那样,朝野当中有些不好的风声,说朝廷要清算伪唐旧人,也不知是不是有人在推波助澜,反正说的有鼻子有眼。
    房玄龄还特意入宫见驾,禀明此事,他自己有没有这方面的担心两说着,反正是用行动表明了自己的忠心。
    另外就是李破下诏,裁撤国子监。
    有了各地的文院,国子监就没有必要存在了,这个地方以前叫太学,设立下来的初衷就是为了拉拢贵族的。
    效果不彰不说,还出了杨坚这样的篡国之臣……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