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的人,岂非就是最完美的“兵符”? 在整起案件当中,大致的案情脉络和行凶手法都已清晰,唯独萧尔康和吴应雄这两个“主谋”的作案动机未明。 这个动机,是否与当年徐氏的“敬远案”有关,也仍未确定。 但可以确定的是,萧尔康和吴应雄二人是知道一切的。 或许只有先顺从吴应雄的意思,将最终主谋推到他身上,暂保萧尔康,才可得到所谓的答案。 再者,在这盘棋局当中...似乎还有另一位棋手仍未下场,也有数个谜团并未解开。 这位棋手,不言而喻,便是当今皇帝萧无忌。 庞奇是吴应雄的眼线,临阵倒戈,举报徐安主导绑架小皇孙,并不奇怪! 但单靠庞奇一人,显然不足以让皇帝相信。 幽灵卫潜入宫中接触小皇孙,并拿到小皇孙随身的玉佩,杨宣禁卫的身份起到了大作用。 无杨宣策应,幽灵卫难以潜入宫中。 也就是说,庞奇的举报若无杨宣的佐证,是无法令皇帝相信的。 最终,皇帝派来了禁卫统领亲自追拿徐安,只能说明...杨宣也有份参与证实绑架一事。 那这位杨校尉,岂非就是皇帝留在徐安身边的暗桩? 由此延伸,杨宣知道徐安查案的大部分信息,他是皇帝的人,那皇帝岂会不知隐晦? 皇帝一直都对徐安查案的细节了如指掌,却为何一直保持沉默,他在忌惮什么? 他明知萧尔康未死,也知道徐安并没有伤害小皇孙的本意,更知道七大皇子是被萧尔康所刺,为何空有余怒而不见动作? 最令人匪夷所思的一点是,他明知今夜徐安在梅庄密会萧尔康,非但没有阻止,反而是容许他们谈完之后,才命人将徐安押入诏狱... 难道皇帝是个昏君? 显然不是。 但他到底在等待什么? 另外,漠北王萧尔沁在整个棋局当中是何角色? 他当真已被萧尔康所杀,顶替了身份? 恐怕也没那么简单! 而吴应雄在言明要将罪责推到自己身上后,又另有交代:要徐安设法将萧尔康送往景国。 为何是景国? 这似乎在暗示着,萧尔康兄弟与景国有着某种不为人知的关联? 徐安沉默了良久,心中不断权衡揣度着。 半晌后,才道:“吴相说得对,我在你面前确实别无选择。但在我答应你之前,可不可以先回答我两个问题?” 吴应雄背负着双手,干脆道:“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