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姑娘。” 蔡文姬的婢女端着托盘来到门口,小声招呼“饭食送来了。” 房门被打开,蔡文姬出来接过托盘就要转身关门。 “姑娘。” 婢女上前一步,压低声音说道“婢子这些时日每次拿饭菜都所要甚多,厨房那边已经有人说闲话了。” 蔡文姬自然是亲眼目睹过李云泽那过人的饭量,只不过这事儿没法说。 只能是嘱咐婢女“谁要是拿这个说事,让他来找我就是。” “喏。” “对了。”蔡文姬出声相询“让你打听的事情,有着落没?” “婢子问过马夫了。”婢女急忙回应“马夫说下月初十是大朝会的日子,董相国可能会去。” “嗯,你去吧。” 端着满满一托盘食物的蔡琰,关上房门回到里屋,将托盘放在了桌子上“大郎,吃饭了。” 以养伤为名躺在蔡琰闺床上的李云泽,打了个哈气翻身而起,蹬上鞋迈步走了过来“多谢。” “大郎为民除害,能为大郎聊表心意乃是小女子的幸事。” 蔡琰笑语晏晏的为他布菜“听闻那董卓,下月初十会去大朝会” “好。” 李云泽颔首点头“这是个好机会,某是不会错过的。” “真乃慷慨大丈夫!” 年轻的蔡琰,美目之中满是敬佩之色。 因为家教,蔡琰从小就喜好读书,文学水平很高,有着非常直观的是非观。 董卓杀皇帝,杀太后,立傀儡,把持朝政是典型的恶贼。 而李云泽敢冒奇险去刺杀董卓,那毫无疑问就是最典型的正面英雄,壮士,豪杰! 在这风雨飘摇的日子里,遇上了这样一位英雄,又岂能不敬仰钦佩,为他做些事清又算得了什么。 尤其是当李云泽在这些时日相处的时候,不但非常守礼没有丝毫逾越之处,而且言谈举止,气场风度都是让蔡琰为之折服。 其文学修养之身后,对于音律的了解与精通,简直就是让蔡琰有得遇知音的兴奋感。 对于蔡琰的心思,李云泽那是非常懂。 用现代世界的话来说,这就是个文学女青年呐。 女文青什么的,只要对了口味那真的是.咳咳。 这妹子要等到被匈奴抓去做那啥,生活多年还生了孩子之后,才会看透世间,写下苍凉的《悲愤诗》与《胡笳十八拍》。 能不悲愤嘛,被强盗抢走做压寨夫人,还生了孩子。 男儿无用,女子除了悲愤之外还能如何。 “文姬。”李云泽一边风卷残云,一边说道“听闻你要出嫁了?” 蔡琰神色一黯,随即强颜欢笑“是河东名门,父母之命。” 河东名门什么的,李云泽很懂。 大名鼎鼎的卫青的后人。 只不过卫青英雄盖世,可他的后人却是一代不如一代。 到了这一代,更是成了一个读书都能读到吐血的废材。 李云泽没有再多说什么,而是与蔡琰聊起了凤求凰,聊起了卓文君。 身为才女的蔡琰,自然也是欣赏卓文君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