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勇往直前【看看叭】-《重生香江:纵横四海》


    第(2/3)页

    郑耀阳深知移动通信是未来,他不会迷惘,也不用考虑是否会走错方向。

    无论有多少钱,只需勇往直前往里面砸,未来会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

    郑耀阳也不打扰萧子良,离开图书馆,前往校门口的路上,他给于洋打了个电话,得知内地方面顾虑。

    郑耀阳笑着说:“于师傅,你不用顾虑那么多,直接说我名字。”

    提前刷存在感很有必要,再过几年进军内地市场也相对容易。

    庞大的人口市场,有谁人不眼馋,只是现在还没有到可以进场的时机。

    郑耀阳曾经也有想过,拿着一大笔钱去北上广深跑马圈地。三十年后的价值,就算是十个九龙仓,外加十个海港城都拍马不及。

    但他思索良久,果断放弃,地产行业与部门捆绑太深,而且只圈地,不作为,未来绝对是头号的清算对象。

    郑耀阳又说:“只要参数真实,100万美元以下不用讲价,并且告知他们,以后我还会继续订购,提前是参数不要落后欧美太多,一代差距是我能容忍的最大范围。”

    能支持国产,还是尽量支持国产,不要让光刻机不要在这一世夭折。

    老美的产品虽好,但人不行。土匪天性,过于依靠他们的公司,早晚会被割韭菜。

    郑耀阳想要更多的选择性,就不能让欧美的光刻机一家独大。

    于洋突然笑了,

    说起他们自砍三刀的事情。

    郑耀阳也笑了,笑容略有感慨。

    大多数人观念还是没有转过来,一直想走薄利多销的路线。

    殊不知高科技产物,赚的就是超越时代的钱,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投入研发的钱拼命赚回来,继续进行对下一代的研发,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两人结束通话,于洋急忙将郑耀阳的身份告诉王敏之。

    王敏之足足愣了好一会,不由得感慨:“于先生您的电话来的太及时了。”

    自从上次结束通话,研究所一直在为了是否出售光刻机的吵得不可开交。

    他是主张出售的一派,因为设备卖不出,那么对于国产光刻机的研究可能就此画上句号。

    过去十几年,用血与汗验证出来的数据,从此要锁在保密资料室,也不知何年才能重见天日。

    他有心拿所长的名义担保,但他只是个所长,无法承当技术泄密的后果。

    于洋的电话太及时,郑耀阳是鲍玉刚的外孙,鲍家两代都是爱国企业家,所以郑耀阳家庭成分绝对清白。

    这个判断看似滑稽可笑,却是当前时期必不可少的流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