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鹏城关-《重生香江:纵横四海》


    第(2/3)页

    十几年前偷渡香江还是很简单,只要游过最窄处不足五十米的鹏城河,穿过鸡公岭大帽山,就能成为香江人。

    那个时期,香江人口稀少,港英政府对于偷渡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且颁布进入市区就能拿到身份证的政策。

    因为这项政策,引发了四次大规模的偷渡事件,官方明文记载的偷渡人次就高达55.6万次,成功人数约8.9万,溺死或是意外身亡人数达1.8万人。

    随着进入八十年代,内地施压废除这条政策,两地同时严加看管,偷渡人数才逐渐减少。

    不过减少只是相对而言,每年仍旧有上万人偷渡进港。

    只是出发点不在鹏城河,而是在十几公里外的鹏城湾,游过十几海里进入元朗西北部。

    说来讽刺,三十年后的鹏城湾寸土寸金,价值远远超越了香江的浅水湾。

    几辆汽车行驶至罗湖关卡,一群英属驻港官兵顿时围了上来。

    领头那位说着英语:“你们全部下车检查。”

    郑耀阳皱着眉头,他们的车辆都持有通行证,应该可以很顺利过关。

    于洋见怪不怪,低声解释说:“郑少,交给我吧,他们是看到好车想要过来打秋风。”

    他降下车窗,露出自己的面容,笑着说:“达利上尉好久不见,今天过得怎么样?”

    于洋在航运公司的地位,相当于鲍玉刚身边的管家赵天。

    当初在鲍玉刚特意交代下,环球航运始终跟内地保持紧密的联系。

    时常在海外帮忙采购设备或药品,运输进内地市场。

    大多都是禁售品,禁不起查,只能靠贿赂通行。长久以往跟守关的官兵,保持不错的关系。

    军官叼着香烟,表情夸张道:“于先生,竟然是你,怎么突然换车……”

    他笑眯眯趴扶在车窗边,忽然看到坐在一旁的郑耀阳。

    于洋笑着介绍道:“这是我们家的小少爷……”

    军官脸色阴沉,打断说道:“郑耀阳,我认识你。”

    “是么?”

    郑耀阳感觉不对劲,笑着说:“上尉先生,我可不记得我认识伱。”

    达利上尉冷声说:“我有个叔叔叫做庄士敦,托你的福,他现在已经回国养老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