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府城大鸿升-《大将军的读书郎》
            
            
            
                
    第(3/3)页
    “是啊!”冯清道:“这不是要考试了吗?大鸿升酒楼每天只推出十只大鹏卵,需要预定呢,谁都想吃一个,好鹏程万里,说来也奇怪,这古书上的记载,大家都能看到,就是做不出来人家这味道,其他酒店也都有大鹏卵这道菜,可就是没人去吃!”
    “这道菜应该是本酒店的独家秘方,虽然古书上都有记载,可是谁能研究明白呢?”温润心说这配方就是他给的,秘密就在于大鹏卵的里头,蛋黄跟蛋清,分开放不说,那猪肚跟羊肚,要提前用料腌制上,这才能好吃。
    别人家都用的生肚,那能好吃吗?
    “是啊,再说这莲房鱼包,还有期限,只有夏日里才有,冬天没有!”
    说的都是这里的菜品如何如何,东西很多,且他们说什么,温润都能接的上。
    因为这就是温润给鲁明出的主意啊。
    不明就里的两位名士,对温润如此博学多才,很是惊讶,同时也很惊奇。
    “不愧是雅士。”
    “知道的真多!”
    “呵呵……。”温润能说什么?什么都不用说。
    不过在吃饭的时候,倒是冯清来了一句:“老百姓开门就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嗯,我们也开门七件事。”温润道:“琴棋书画诗酒花。”
    “不错,不错!”两个人大乐:“琴棋书画诗酒花,果然是对应了。”
    温润只是腼腆的笑着,没有多说什么。
    倒是吴山长,看到他们三个竟然能聊到一起去,而麦生跟崔凡却一句话都插不上嘴,就有些开心:“温润啊,在家乡也开了一个私塾,带了五个学生来考试,正好跟我们一起来,要不然啊,他就守在家里不动地方了。”
    “听说了,温雅士才华横溢,就是有些不爱出门。”
    其实是他们想邀请温润来,切磋一下文学的问题。
    可是温润就是不来啊!
    温润吃饭的时候,话很少,倒是认真品尝这里的菜色,还真不错。
    比家里的手艺好,但是不如家里做的地道。
    吃饱喝足了,上了茶水上来,温润打开一看,嗯,很好,今年的新茶,信阳毛尖呢。
    “好茶啊,信阳毛尖。”温润喝了一口:“今年的新茶,不容易啊。”
    “是好茶,可知道信阳毛尖有什么讲究?”这就来了考题了。
    “信阳种茶历史悠久,茶树原产地在我国西南云、贵、川一带。茶沿着河流山川向外传播,沿川陕大道进入陕西,向东顺长江而下,向东南各省发展。……到了宋朝,有十三个买卖茶场,称十三场。信阳的光州(潢川)、子安(固始)、商城分别为其中之一……。”温润坐在那里侃侃而谈。
    实际上,这是他去信阳旅游的时候,那里的导游说的,信阳毛尖的历史很悠久,也是国产十大名茶之一。
    而且他还知道,根据信阳毛尖的生长季节,当地人习惯以鲜叶采摘期为标准,将其划分为春茶、夏茶和秋茶(白露茶)。
    一顿神侃,将所有人都侃晕乎了,温润也就功成身退了。
    跟着吴山长坐着轿子,回到了家里,一进屋,吴山长就乐呵呵的道:“今天真给我长脸。”
    “也没说什么,就是谈论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对温润来说,的确是如此。
    “就是这种杂七杂八的事情,才很少有人能这么熟悉。”吴山长道:“想必以后他们会服气你了。”
    “这就服气我了?”温润没觉得自己做了什么啊?
    “当然服气了,他们能说的那么头头是道吗?”吴山长道:“好了,回去休息吧,明天开始,在家闭门,教导学生们。”
    “哦,好的,您晚安。”温润没觉得自己怎么样,侃大山也能侃成雅士,那他觉得名士也不过如此。
    晚上回去洗漱过后就睡了,第二天开始,果然如同吴山长所说的那样,让所有人都闭门不出,在院子里读书。
    包括莲花坳的五个孩子也是如此。
    一直到了那一天,吴山长去领了号牌,他们要府试了。
    作者闲话:
    补昨天的一章哈!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