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王阳明拿到批准他辞官回乡的朱本后,就立即吩咐家人准备行李和采买回乡礼物。 眼下已是腊月初十,他自然很想在除夕之前赶回家,陪自己父亲过个年。 为此,王阳明在陛辞后,不待家仆采买完回乡的礼物,就先出了京,披着风雪一路南下,在路上也谢绝了所有门人故旧的邀约。 嘉靖三年的大明,基本上可以说是太平无事,也就秋季的时候发生了大同兵变,但到底是安抚了下去,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 再有就是,运河和长江上的商队突然大量减少。 但这对百姓而言也没有多大的影响,只有京师和北方诸大户,感受到丝绸棉布茶叶这些商货的价格在逐渐上涨。 正因为运河和长江上的商队大量减少,所以与往年由于大量商贾赶着北上倾销年货,而导致官道水路常阻塞不通不一样的是,一路南下的王阳明,也就发现他回乡的行程,畅通无阻了许多。 这让王阳明更加笑意满面,只觉满川白雪,让整个山河都壮丽了许多。 再一想到如今圣君在位,贤臣满朝,各惠民新政次第展开,自己也以天官的身份还乡,他的内心就更加满足,欣喜之色溢满眼眸,也就看山只觉山美,看水只觉水秀,乃至见人也觉其有盛世闲逸之气。 且说,朱厚熜在与御书房大臣就眼下新政要不要因为周太医的死选择放弃还是继续努力推行的事达成一致后,心境也安然了许多。 而在接下来一旬内,随着皇长女在服了刘应槐开的药后,逐渐开始退烧,最终彻底大愈,朱厚熜自是更加舒心。 为此。 朱厚熜下旨将被关押在诏狱里的一众太医再一次召了来。 在刘应槐等太医到了御前后,朱厚熜就看向刘应槐言道: “你的药很好,治好了朕的皇长女,朕不会食言,故对你加官三级,授你太常寺丞官衔,赐国子监世荫。” 刘应槐忙拱手谢了恩,眼含热泪。 朱厚熜则看了一眼跟着刘应槐身边的太医们。 这些太医们都对刘应槐流露出艳羡之色,其中,年已古稀的太医院院使杨立更是抬起眉头,眼眸微微转动起来。 “有功者,朕一向不会吝啬于奖赏之事。” “治好朕的皇长女是有功,当赏;而若你们中间,谁能提供周太医被毒杀的线索,立了功,朕也会不吝奖赏!” 朱厚熜也就在这时继续道。 “陛下,臣有话要说。” 突然。 太医杨立在这时开了口。 朱厚熜看向了他,问道:“你有什么话要说?” “臣想说的是,院使陈公在诏狱里对我说,刘太医治皇长女的医案其实并不对!” 杨立回道。 朱厚熜微微一怔,随后问道:“你们不是都说刘太医的医案没有问题吗?” “陛下,按照陈公的话说,刘太医的医案是没有问题,但还没到最完美的地步!” “因为陈公说,刘太医这医案只能治一时之热毒,不能彻底去根。” “臣想一想后也觉得有理。” 杨立这时回道。 朱厚熜看向了太医院使陈宠:“陈宠,你真说过这话。” “回陛下,臣是在牢里私底下对杨公这么说过。” “臣不知道刘太医是不是不知道小儿因时瘟发热,需再添几味治脾的药,才能防将来再轻易犯外邪,所以没有添治脾的药。” “但臣祖上七代皆以小儿科擅长,故祖训说,小儿感外邪必伤脾,脾虚生痰,上贮于肺,致肺之清肃失司而发为咳嗽;” “故若是臣开药,必会治脾。”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