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道不同-《汉末张家记》


    第(2/3)页

    卢植觉得自己是戴罪之身,不好发表意见。

    而何猛觉得自己和皇甫嵩他们不是同路人,不屑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皇甫嵩见没人说话,而他自己的想法跟朱儁一样,就对卢植说到:“子干,你对这边的情况比较熟悉,你先说说你的看法。”

    卢植见皇甫嵩也开口让自己先说,他就对皇甫嵩和朱儁拱拱手,说到:“敢不从命。禀皇甫将军,据职下所知,赵芸此人与封谞等反贼不同,虽然曾经担任常山郡太守,位高权重,但是一直被黄巾贼子排除出核心圈以外,并没有被委以重任。所以职下觉得,他的投诚是可信的。”

    何猛一边听着卢植说话,一边在那里无声地冷笑,也不知道他是认为卢植说错了,还是不屑赵芸投贼以后不受重用的惨况。

    皇甫嵩发现了何猛的表情,心中不喜,但他也不好直接跟何猛撕破脸皮,俗话说打狗还得看主人,虽然皇甫嵩不屑于何进的为人,但是表面功夫还是得做到家的,就权当没有看到何猛的表情好了。

    皇甫嵩听完了卢植的陈述,问到:“子干的意思是我们应该接纳这个叫做赵芸的黄巾的投诚?”

    请各位书友支持正版,请到QQ阅读、起点读书或阅文旗下其他任一网站支持作者,不胜感激。

    卢植听皇甫嵩话里的意思,好像不认同自己的意见。他自己的想法当然是接纳赵芸的投诚了。赵芸的投诚会起到示范性作用,在现在黄巾贼势弱的情况下,有了第一个黄巾高层的倒戈,后面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出现。这种能直接削弱黄巾贼,增强己方实力的事情,为什么不接受呢?

    但既然皇甫嵩不喜欢这种做法,那自己倒不好继续说下去了。于是卢植选择了沉默。

    朱儁为了化解卢植的尴尬局面,也是为了给卢植解释不接受赵芸投诚的原因,就开口说到:“皇甫将军,职下不同意接纳赵芸这种乱臣贼子。要是做臣子的不知道什么叫忠君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投降贼人。后来见到贼人式微,又要求重新加入朝廷,试问这世上哪有这般便宜的事情?职下认为,赵芸既已降贼,那他就已经没有资格再与我等同朝为臣!职下不屑与此等人为伍!”

    何猛听了朱儁一番慷慨激昂的话,在一旁击掌赞叹道:“说得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