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没错,就是宽度,而不是长度。 毕竟系统系统按六驱装配,就是为了机动能力; 所谓的机动能力,说简单、直白点,起码得能横着跑才行! 如果车身宽度太低,横着跑不歪掉才见鬼了,更别说斜着跑了0.0 正常情况下,在这种时候,其实就要进入试验步骤了; 毕竟底盘的宽度,到底如何调整,需要一次次试验的; 陈晨这时候因为有智能的存在,无疑省却了这一步; 随着陈晨选择好了行走系统,智能很快模拟计算出了个长宽1:0.83的比例。 当然,这只是个比例,并不代表具体的尺寸,毕竟还牵扯着装配武器系统后的车身高度。 而陈晨构想中的装甲战车,虽然是功能型,但最好还是具备一定攻击力; 陈晨的作战风格中,偶尔可是会穿插着主动攻击的,虽然这种时候不多,但确实存在; 换句话说,他在装甲对抗时,更追求一击必杀的能力; 也就是说,陈晨预想中设计的装甲战车,可以不具备强力武器系统,但必须具备一种超爆发性的武器; 偏偏当下装甲战车的武器系统配备中,并不具备这种性质的武器系统。 当然,陈晨既然已经有了构想,肯定在武器系统上,早就有了解决的腹案; 说起来,这个解决方法,也不算是他想的,而是刘叔; 或者说,陈晨构想的装甲战车,很多思路都受到刘叔起发; 陈晨构想中武器系统的替代品,就是精神力相关液压机械! 说起来,应用在装甲战车上的精神力相关机械,其实只能算是极少数; 毕竟装甲战车在对抗中,对各方面要求都不低,并不是任何一种精神力相关机械都能用上的; 甚至,应用于民事领域的精神力相关机械,其实要多得多; 而陈晨构想中的武器系统替代品,其实就是挖掘机上的精神力相关液压机械! ……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装甲咆哮》,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聊人生,寻知己~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