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就已经有一石三斗了? 已经赶上其他地区上田的产量了! “哈哈哈!好!这是天降的祥瑞,天佑咱的大明!” 文武百官瞬间拜倒一片,山呼道。 “恭喜吴王!天降祥瑞,国运绵长!” 朱元璋顿时眉开眼笑,刚想开口,却发现不远处的季秋依旧在暗戳戳的使劲,镰刀挥的都要冒烟了! “你这兔崽子!” “手他娘的还挺快!” 骂了一句,朱元璋自己都笑了。 这小子,总是能搞出点新花样,给咱惊喜! 尤其是季秋干农活时这副利索的模样,更是让朱元璋喜欢。 身手利索,就证明季秋这几个月不是在混日子,而是真的俯下身子,在田间的泥土里滚出来的。 对,不愧是咱最喜欢的干儿子! 朱元璋咧嘴一笑,像个普通的农家汉,转身又投入到收割当中。 这次不等朱元璋出声询问,户部的官员就自发的将稻子收集好,自行称重。 “三石,三石了!” “这一块地,竟然收出三石以上的粮食?” 亩产三石,这个数字,已经是除了太湖地区的亩产之最了! 满堂诸公在今日之前,是绝对不敢相信,普天之下,居然有地方的亩产,能与太湖比肩! 尤其是田中仍有三成多的水稻。 这么一看,这块季秋亲手耕种的稻田,亩产能够和和太湖上等田地,并驾齐驱,已是必然! 众文武瞠目结舌,呆呆地望着仍在稻田中忙活的季秋与朱元璋,心底忽的涌上来一个想法! 季秋这小子,莫非是上苍眷顾之人? 真让他赶上了百年难得一见的祥瑞? 他们实在是不愿意,将稻田的收成,和季秋那套荒唐的耕作方式,扯上关系。 只能用“祥瑞”的说法,拼命说服自己! 等到这一亩地收完,“祥瑞”一说,更是在他们心中刻上了一个挥之不去的烙印! “活动活动筋骨,真舒服!” “尤其是收庄稼,出汗都出的咱一阵通透!” 朱元璋大步走到众官员面前,接过毛骧早已晾好的茶杯,一饮而尽,询问道。 “给咱说说,这亩地收了多少粮食?” “咱估计,应该有个三石多?将近四石?” 只能说朱元璋久不务农,猜测的还是太保守了! “上位...上位!” 常遇春瞬间凑到朱元璋面前,张牙舞爪,本就硕大的两个眼珠,此刻就像是要瞪出来似的。 “四石六斗,四石六斗啊!” “除了太湖,我等何曾在其他地方,见过这样的收成啊!” 这番话,常遇春说的是无比艰难,语气中满是不可思议,足可见他此时的震惊! “噗!” 将口中的茶水如瀑布般喷出,朱元璋用震惊的目光审视着在场的所有官员,难以置信道。 “多...多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