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所谓政治,不外如是【求追读!求各种票!】-《人在洪武,朝九晚五》


    第(2/3)页

    尤其是前后态度转变极快的李善长,他之所以支持季秋,当然不是因为他认识到了季秋此举的益处。

    一方面,李善长作为勋贵之首,必须和其他勋贵步调一致。

    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利益!

    其他勋贵,也是如此!

    别忘了,季秋的武举制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勋贵袭爵制!

    勋贵子弟想要参加武举,不需要任何条件,并且只要考核通过,便可袭爵。

    就算参加考核的子弟不争气,没能通过考核,也无伤大雅,换人再来便是。

    最重要的,是期间爵位会一直保留,直到有人通过考核。

    这才是众勋贵心动不已的关键点!

    身为勋贵,与国同休,无上恩荣。

    他们最害怕的事,莫过于后世子孙不争气,弄丢了自己辛苦打拼而来的爵位!

    若是季秋的武举制度能够落实下去,勋贵们便再也没有这个后顾之忧。

    只要不断子绝孙,哪怕爵位暂时没了,终有一日总会有人通过考核,袭承爵位!

    这才是真正的与国同休!

    “秋哥儿!行啊!”

    “叔叔伯伯们没白疼你!”

    勋贵们一开口,原本还算严肃的氛围瞬间就变了。

    有人继续摸着下巴,盯着瑟瑟发抖的李饮冰。

    有人嬉皮笑脸,乐呵呵的跟季秋打招呼。

    而李善长,徐达二人,则是沉稳的看着朱元璋,等待着他的态度。

    深深的看了刘伯温一眼,朱元璋终于开口道。

    “安南伯此举,确有可行之处。”

    “着五军都督府派人即日和安南伯进行商讨,尽快拿出一套完整的武举制度出来,供咱审阅。”

    “安南伯建言,这事中书省不应插手,咱觉得有道理。”

    “宣国公,你怎么看?”

    李善长心说我能怎么看?

    当然是同意啊!

    难不成老夫还能冒着被身后这群莽夫围殴的风险,反对不成?

    “臣以为,此言有理!”

    “文武分治,自是不可混淆!”

    有了李善长这句话,武举这件事,便是定下来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