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他原本以为,随着子受的实力提高,他对这方天地的敬畏之心会越来越明显,对于天地鬼神的态度也会逐渐转变。 因为只有走得越远的人才能见到更多的风景,登上山巅之后才会知道还有更高的山在前面等着他。 境界越深,才会知道天地鬼神才是最值得敬畏的存在。 所以他并未理会子受随着巫之祁修行,只是在期待着少年态度的变化。 这一等就是十年。 大神祝终于发现,这个从小就不敬鬼神的年轻人随着年龄与境界实力的增长,居然愈发对天地自然失去了敬畏之心。 他只信自己双拳,他认为这方天地都是他的臣子。 如果这样的一个年轻人登基为商王,他会把人族带向一个与过往无数年截然不同的道路。 与祭司一脉背道而驰,与他信仰一生的理念发生激烈的冲突。 大神祝亲自入宫,在帝乙御座前苦劝许久,想要陛下换个人来继承大宝。 但是帝乙实在是很喜爱自己这个年少有为的儿子,帝乙的意志这辈子第一次与祭司一系发生了严重的分歧。 然后大神祝反了。 帝乙也因此死去。 大神祝宁愿背负千古骂名,也要试图谋杀这个少年,不让子受把人族带离他眼中的正道。 不过后来随着巫之祁出关,所以他的一切谋划都变为了泡影。 大道之争,从某种程度而言,就是生死之争。 谁能把自己的道践行到底,谁的道就是正确的。 因为与巫之祁,与子受背道而驰,所以大神祝成了一位殉道者。 从这个角度而言,大神祝其实也算是个理想主义者,为了自己的信仰与理想不惜背负骂名,燃烧生命。 虽然可悲,但是可敬。 相比起大神祝,今日乘着一方大辇来到朝歌城下的诚侯目的就十分简单直接。 他就是想攻入朝歌,然后把当年失去的王位夺回来。 他就是想造反。 所以这个两鬓已有星星点点的白斑,年轻时候必定是个美男子的中年人站在大辇之上,一手搭凉棚,一手叉腰看向城头披挂整齐的黄衮,语气如他的封号一般十分诚恳地说道: “老黄啊,我那可怜的侄儿已经死在了东海,镇东军十八万人也死得七七八八了。” “身为王伯,我总得回朝歌摄政,然后帮他报仇。” “所以你开开门吧,都是我大商的子民,咱们这儿就少死点人好了。” 第(3/3)页